五汛镇张圩村生活记:从手插秧到直播卖米,乡村日子的新盼头
原创在五汛镇张圩村长大,村头那棵鸳鸯白果树比我岁数大得多,听奶奶说她嫁过来时树就这么粗,现在我带孩子回去,俩娃手拉手还抱不住。村里的田挨个儿排着,水稻小麦轮着种,春天插秧时水田里倒映着蓝天白云,夏天割麦时收割机的响声能传半里地。
一、田里的营生:从手把青秧到机械轰鸣
小时候跟着爸妈下田,最愁的就是弯腰插秧,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。后来村里有了农机合作社,就在村东头的晒谷场旁边,铁家伙突突突开进来的时候,好多大爷围着看稀奇。现在种水稻轻松多了,育秧不用自己催芽,合作社用智能育秧设备,育出来的秧苗齐整整的,机械插秧机一趟趟跑,半天就能插完一亩地。去年我家收了十亩水稻,晒干的稻谷拉去合作社加工,磨出来的有机大米装袋时,米香直往鼻子里钻,邻居阿姨来串门,尝了煮饭说:“跟你小时候吃的一样,锅底结的锅巴都能嚼出甜味。”
小麦种植也省事不少,以前人工收割全靠镰刀,现在联合收割机直接开到田里,麦粒收进仓,秸秆就地打碎还田。村里搞农业技术培训,我跟着学了不少,比如小麦蚜虫咋防治,啥时候施肥最合适。有回县里来的专家讲病虫害防治,说用生物农药比化学药好,不污染土地,大家听得直点头 —— 咱自己也吃田里长的东西,肯定得讲究安全。
二、水塘里的 “宝贝”:龙虾养殖的那些事儿
村西头有片水塘,以前养些鱼,后来改成龙虾养殖。头年村里请了盐城的技术员来讲课,说小龙虾要养在水草多的地方,还要注意水质。我叔带头搞了几亩试验田,放虾苗的时候全家人守在塘边,像盼着宝贝似的。没想到当年夏天就丰收了,小龙虾个大壳红,拿到镇上的菜市场,贩子抢着收。现在村里不少人家都搞起了龙虾养殖,成立了龙虾合作社,统一买虾苗、卖成品,到了旺季,镇上的饭店都来村里拉货,说咱张圩村的龙虾干净,腮帮子都是白的,烧出来味道正。
三、从线下到线上:农产品 “飞” 出村子
前两年村里来了几个年轻人,在晒谷场支起手机直播,拍我们晒稻谷、挑龙虾。一开始觉得奇怪,后来才知道这是搞电商带货。村委会组织了电商培训,教大家开网店、拍产品视频。我媳妇学得快,在抖音上注册了账号,专门拍我家的有机大米和龙虾,镜头对着刚出锅的米饭,热气往上冒,底下评论直问 “咋卖”。现在村里建了电商云仓,快递车直接开到仓里收件,小龙虾打包时加冰袋,连夜发冷链,北京上海的客户第二天就能收到。
记得第一次直播带货,媳妇紧张得说话打结,没想到半小时就卖了两百多斤大米。后来镇上的 “滨海农哥” 来村里指导,说拍视频要实在,别搞虚的,于是我们就拍插秧、收割、挖龙虾的真实场景,没想到播放量蹭蹭涨。现在我家网店每个月都能卖出千把单,收入比以前单纯种地多了不少。
四、村里的风景:白果树下的时光
村头的鸳鸯白果树是地标,两棵树并排长着,像一对老夫妻。秋天叶子黄透了,落在地上厚厚一层,孩子们捡叶子做书签,老人坐在树下石凳上唠嗑。前几年村里修了小广场,把树围起来,装了路灯,晚上吃完饭,大家都来这儿散步。公园旁边有农家乐,老板是同村的大哥,拿手菜是龙虾拼盘和稻花鱼炖汤,游客来了都要尝一尝,吃完还打包带走咱村的大米。
五、日子的变化:从 “吃饱” 到 “吃好”
这些年村里的变化看得见,农机合作社让种地省了力,龙虾养殖和电商让钱包鼓了起来,来旅游的人多了,村里也热闹了。有时候跟外地朋友聊天,他们说 “你们村挺现代化啊”,我就笑,其实没啥大道理,就是把田里的东西种好养好,再想办法卖出去。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回来的越来越多,有的搞养殖,有的做电商,都说家乡有奔头。
对了,村里的农产品直销群号是 [具体群号],想了解最新的龙虾和大米行情可以加进去。志勇农资店在村五组,买种子化肥方便得很。村委会地址在张圩村中心,邮编是 224532,门口的公告栏天天更新村里的事。要是你路过五汛镇,记得拐个弯来张圩村,看看鸳鸯白果树,尝尝刚出锅的龙虾,临走带袋有机大米,保准你觉得这趟来得值。
这就是我长大的地方,没有高楼大厦,只有实实在在的日子。田埂还是那条田埂,水还是那么清,不一样的是,现在的日子就像田里的稻穗,越来越饱满,越来越有盼头。
声明
本文来自于网友投稿,但由于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原因,所以仅供参考。欢迎网友留言补充修正!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